“牛斗虎”是由武术牛虎拳发展演变而来,流传在平原县腰站镇锅培口村一带。
平原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东与东临邑,禹城市交界,南与高唐接壤,西与夏津,武城相连,北与德城区和陵县为邻,全境总面积1045平方公里。
公元1855(咸丰三年)年腰站锅培口村村民王仁,参加了太平天国太平军,在李开芳将军手下当兵,学会了牛虎拳套路,太平天国覆灭后,王仁回到原籍腰站锅培口村。此时村内盗匪横生,村民深受其害,王仁便在村内聚集青壮年收徒传艺,办起了“武对子社”,王仁被推为武对子社教习。向人们传授“牛虎拳”。他们看庄护院,护卫乡邻,从此村民再未受盗匪之扰,“武对子社”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后来,乡亲们为纪念“武对子社”对村民的庇护之恩,便用竹片、胶、纸扎制裱糊成牛头,在牛头上涂上黑、红相间的颜色,脖子系串铃,用黄布扎成牛身子,用黄绒布制成黄色的虎衣,虎头和虎头上配以黑色花纹,由人穿戴起来对打,以示对“武对子社”练成牛虎拳的纪念。1899年经锅培口村村民李友亮规范套路,并把牛头越做越大,形成了具有独特表演风格的“牛斗虎”舞蹈。
“牛斗虎”舞蹈,采用一牛,二虎,一牧童、六武士为主阵容。
“牛斗虎”是一种模拟动物形体习性动作的民间舞蹈,牛的主要动作有吃草,舔背,肩扛,角顶等。虎的主要动作有扑、跳、闪、窜、滚、缩、尾扫等。“牛”的表演气势磅礴,动作刚劲,粗犷剽悍,以进攻为主。“虎”轻盈矫健,蹿,蹦,躲,闪,以防为主。“牛”“虎”相斗招式紧凑,锣鼓铿锵有力。
“牛斗虎”表演多在春节,元宵节、庙会等喜庆节日举行,流传至今已有150余年历史,在当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成为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经典艺术。该舞蹈在2000年8月参加了德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举办的“三孔杯”德州市民间文艺展演,获得了演出最佳表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