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2-08 | 栏目:非遗动态 | 点击:次
啤酒不仅仅是一种饮料。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曾被视为神圣造物的啤酒帮助人类塑造了文明的进程。
人类最早的酿酒文字记载出现在六千年前,记录这一活动的是苏美尔人。考古学家曾发现了一个苏美尔人的印章,上面描述了对啤酒女神“宁卡西”(Nin-kasi)的赞美,这个赞美诗同时也是一个酿造啤酒的配方。在这个古代篆刻上面有用苏美尔语描述大麦的象形文字,包括了大麦是如何焙烤、弄碎、加水成浆,最终制成一种可以让人兴奋的,感觉幸福的饮料。
不过苏美尔人是否是最早的啤酒酿造者尚有争议,我国发现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贾湖遗址可以证明,9000年贾湖人就已经掌握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酿造啤酒的方法,其酒中含有稻米、山楂、蜂蜡等成分,在含有酒石酸的陶器中还发现有野生葡萄籽粒。
公元前五千年的伊朗,在《吉尔伽美什史诗》(The Epic of Gilgamesh)中提到一位啤酒店女老板Siduri。
苏美尔人的 《乌鲁卡尼纳法典》是已知最古老的法律制度(公元前2300年),其中规定啤酒是支付和赎罪的基础单位。
公元前2000年,居住在两河流域地区的苏美尔人已懂得酿制啤酒,苏美尔人收藏粮食的一半都用来发麦芽然后酿制啤酒
大约同一时代,据说伊朗附件的闪米人不但会酿制啤酒,且将制法刻在黏土板上,献给农耕女神,至今在巴黎还保存着这种记载制酒法的文物。巴黎卢浮宫竖立着一块两米多高的墨绿色石柱,上面刻着3700年以前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制定了关于啤酒酿造和饮啤酒的法规。
古代埃及人也使用啤酒作为支付给金字塔建造工人的货币。
中世纪以前,啤酒多由妇女在家庭酿制。到中世纪,啤酒的酿造已由家庭生产转向修道院、乡村的作坊生产,并成为修道院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修道院的主要饮食是面包和啤酒。中世纪的修道院,改进了啤酒酿造技术,与此同时啤酒的贸易关系也建立并掌握在牧师手中。
中世纪的欧洲,水源充满了病原体,饮用受污染的水会感染贾第虫病。由于啤酒的酿造过程涉及沸水,然后发酵,所以最终产品不含细菌。
因为许多水源受到污染,助产士会向患者施用啤酒而不是水。这些助产士甚至有自己的佳酿,称为“呻吟啤酒”,在宫缩开始时给孕妇服用。有时,宝宝出生后会用啤酒洗净。这个过程挽救了无数的生命。
公元11世纪,啤酒花由斯拉夫人用于啤酒。
1480年,以德国南部为中心,发展出了下面发酵法,啤酒质量有了大幅提高,啤酒制造业空前发展。
公元1664年,法国的LaTrappe修道院放宽了修道士修行时的戒律,允许在斋戒日以喝富含高营养成分的啤酒代替食物充饥,因此啤酒才有了“液体面包”的称号。
公元1830年,德国的啤酒技术员分布到欧洲各地,将啤酒工艺传播到全世界。
1900年,俄罗斯技师首次在中国哈尔滨建立了啤酒作坊,中国人开始喝上了啤酒。1900年2月4日,俄罗斯商人乌卢布列夫斯基在哈市南岗区花园街头处开办“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年产啤酒三四十万瓶。这是中国的第一家啤酒厂。
1903年,英国人和德国人又在中国建了英德啤酒厂,就是青岛啤酒厂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