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文化馆
频道导航
文化馆概况
领导班子
组织架构
场馆设施
荣誉证书
联系我们
机构动态
文化播报
通知公告
文化政策
战疫情专栏
中央精神
学习动态
学习资料
活动视频
培训视频
在线学堂
非遗映像
文化资源
文艺创作
文艺演出
文艺比赛
非遗动态
非遗保护
非遗政策
志愿者招募
志愿者活动
咨询投诉
留言选登
机构概况
文化资讯
党建工作
视频资源
百姓舞台
非遗中心
线上展览
辅导培训
志愿者
咨询投诉
当前位置:
主页
>
非遗中心
>
非遗动态
>
乡村印记--牛虎斗
时间:2019-10-11 | 栏目:
非遗动态
| 点击:次
公元1854(咸丰四年)年腰站锅培口村村民王仁,参加了太平天国太平军,在李开芳将军手下当兵,学会了牛虎拳套路,太平天国覆灭后,王仁回到原籍腰站锅培口村。此时盗匪横生,村民深受其害,王仁便在村内聚集青壮年收徒传艺,办起了“武对子社”,王仁被推为武对子社教习。向人们传授“牛虎拳”。他们看庄护院,护卫乡邻,从此村民再未受盗匪之扰,“武对子社”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后来,乡亲们为纪念“武对子社”对村民的庇护之恩,便用竹片、胶、纸扎制裱糊成牛头,在牛头上涂上黑、红相间的颜色,脖子系串铃,用黄布扎成牛身子,用黄绒布制成黄色的虎衣,牛头和虎头上配以黑色花纹,由人穿戴起来对打,以示对“武对子社”练成牛虎拳的纪念。1899年经锅培口村村民李友亮规范套路,并把牛头越做越大,形成了具有独特表演风格的“牛斗虎”舞蹈。
“牛斗虎”舞蹈,采用一牛、二虎、一牧童、六武士为主阵容。
“牛斗虎”是一种模拟动物形体习性动作的民间舞蹈,牛的主要动作有吃草、舔背、肩扛、角顶等。虎的主要动作有扑、跳、闪、窜、滚、缩、尾扫等。“牛”的表演气势磅礴,动作刚劲,粗犷剽悍,以进攻为主。“虎”轻盈矫健,蹿、蹦、躲、闪,以防为主。“牛”“虎”相斗招式紧凑,锣鼓铿锵有力。
“牛斗虎”表演多在春节、元宵节、庙会等喜庆节日举行,流传至今已有150余年历史,在当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成为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经典艺术。“牛斗虎”被列为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文章
12-31
乡村印记--平原县的由来和出处
12-30
乡村印记--鸣鸡店的传说
12-27
乡村印记--张官店的历史变迁
12-26
乡村印记--好心赵庄村名的由来
12-25
乡村印记--平原县王豆包村名的来历
机构概况
文化资讯
党建工作
视频资源
百姓舞台
非遗中心
线上展览
辅导培训
志愿者
咨询投诉
网站首页
文化馆概况
咨询投诉
留言选登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