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印记--平原剪纸
来源:未知|发布时间:2019-09-13|浏览次数:
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它犹如一株常青藤,古老而长青,它特有的普及型、实用性、审美性成为了符合民众心理需求的象征和审美。
剪纸,在平原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项在民间父女中世代传承的技艺,过大年、娶媳妇、嫁姑娘,剪个红喜字,剪个窗花,平添了几分喜庆,故而剪纸受到人们的喜爱,剪纸的手艺也世代传了下来。
寇宝领的姥姥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剪纸巧手,剪出的“鸳鸯戏水”、“喜鹊登梅”、“连年有余”等图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寇宝领八、九岁的时候就跟着姥姥学习剪纸,他不但学会了传统的剪纸,还学会了剪纸创作,如今还办起了宝领剪纸工作室,让剪纸艺术走出了国门,登上了大雅之堂。
以寇宝领剪为代表的平原纸艺术遵循“千剪不断、万剪不乱”的传统技法,技艺暨具有北方剪纸浑厚、粗狂、质朴的特征,又兼具南方剪纸灵秀、严谨、纤细的特征。在内容上延袭了原始图腾的纹饰图样,保留了中国最早的文字艺术符号和阴阳五行哲学思想。造型优美,线条细腻流畅,内涵以历史传统和生活装饰图案为艺术源流,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品味。
其剪纸艺术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既有神似的快速剪纸,又有线条和发丝一样的细纹剪纸,通过精心设计剪纸图稿,以细腻的剪纸手法,通过类似于工笔画形式的艺术展示,让剪纸能被更多的人喜欢。现在宝领剪纸作品种类繁多,有花鸟类,山水类,人物类,吉祥图案类、民俗传统类、现实生活题材等多种类。
剪纸是存活着的民俗文化载体,又是文学,特别是民间文学的载体和活教材。剪纸是渗透在普通大众血脉中并与其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文化,它世代相传,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家园中最深厚、最鲜活的组成部分,因此,保护、抢救和弘扬民间剪纸文化,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进城务工,无暇从事传统民俗活动。随着剪纸老艺人的相继去世,从事剪纸艺术的人群逐年减少。近年,保护传统文化的力度逐年增大,通过以举办公益培训等多种方式,新培养了一批剪纸爱好者,成为平原剪纸技艺的传承人。
平原剪纸主要代表作品有:平原地域特色作品之腰站千年古槐、恩城文昌阁、平原龙门楼;孟子长卷、八仙过海、福禄、锦鲤图、喜迎华诞70周年、中国梦等。其作品获有各类奖项60余个,接受媒体采访报道20余次,有多幅作品被知名展览馆和国外友人收藏。
平原剪纸传承人寇宝领获有“齐鲁文化之星”“德州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被吸收为中国剪纸协会、中国国际书画家协会、中国乡土艺术协会、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德州剪纸协会、德州美术家协会等多家协会会员。